close

聽說這是高一的東西,
但,我一點印象也沒有


數學爆爛,邏輯更差。


網路上說,真的沒印象~~~

 

假設P與Q 為兩個敘述:若已知 P敘述成立 則Q敘述必然成立

此時必定可以推論的結果是 若Q不成立 則 P也不成立

簡單的口訣是 P=>Q 推論 -Q=> -P  (=>代表 則)

但是不能推斷 -P=> -Q

老師當時舉了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例子:

已知 你哥哥(P) 平日都戴戴手錶(Q)

則可以推論 沒戴手錶的(-Q) 一定不是你哥哥(-P)

但是不能說 不是你哥哥(-P) 就沒有戴手錶(-Q)

更不能推論 戴手錶的(Q)就是你哥哥(P) 

也就是P=>Q 僅能推斷 -Q=>-P 其餘 -Q=>-P 與 Q=>P都不見得成立

只是討論區上討論或日常生活中甚至報紙的推論 經常出現

已知 P=>Q 就推論 Q=>P 或 -P=>-Q的邏輯 因此特別提出以上說明提供網友參考

例如最近很火紅的事件:很多倒扁人士穿紅衣抗議

假設所有倒扁人士都穿紅衣服 則只能推斷沒有穿紅衣服的就不是倒扁人士(其實以上的假設是錯誤的,因為並非所有倒扁人士都穿紅衣服. 因此推論也是錯的

 但是卻有些人廣義推論 穿紅衣的(Q)就是倒扁人士(P) 這是邏輯上沒有釐清的現象 另外倒扁遊行時有人看到某店面掛陳總統的相片就起鬨 也是錯誤邏輯的推理 正如店家所澄清 店中也有其他政治人物的肖像!

其實報紙報導/商業廣告甚至國會殿堂上很多議員質詢時也都是不符合邏輯的推論

但是往往民眾沒有注意就會被誤導!

補充說明:以上說 若P=>Q是對的(成立) 我們無法保證Q=>P或 -P=>-Q 一定是對的  僅能肯定-Q=>-P的敘述也是正確的

但是也可以出現 P=>Q 與 Q=>P 兩者都成立的狀況 此時變成 P=Q 兩個敘述有相等意義

P=>Q 我們說 P是Q的充分條件 , Q 是P的必要條件

 例如內政部若規定 有投票權(P)必須年滿20歲(Q)
  則 20歲是有投票權的必要條件 但是並非所有20歲以上的都有投票權(例如犯罪被奪公民權者等) 但是可推斷未滿20歲者必然無投票權

若P=>Q 且 Q=>P都成立 則 P=Q 或互為充要條件 






哈哈哈,有看,似乎沒有懂,這是日文課會用到的東西,買尬。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ry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